三門峽歷史悠久,文化厚重。由于特殊的地理歷史原因,歷代文人墨客經過三門峽區域,詩意勃發,寫出近千首詩詞,其中,唐宋詩詞有五六百首之多,且形式多樣,內容豐富。 作品涉及的詩人比較多 三門峽既是中華文明的重要發祥地,又地處東西必經之路——崤函古道兩旁、兩京鎖鑰、名州重鎮,地勢險要,風景優美,歷史悠久,文化厚重,遺跡眾多,典故豐富。歷代文人墨客或進京應試述職,或赴外做官探親,經過三門峽時,紛紛驚嘆險途,感慨歷史,目睹現實,贊美景色,送別朋友,懷念親人,一時詩情難抑,提筆成篇。 1.著名詩人多在此留詩 杜甫先后寫下《石壕吏》《戲贈閿鄉秦少公短歌》《閿鄉姜七少府設膾戲贈長歌》《湖城東遇孟云卿》《楚坑》等多首詩,白居易有《傷閿鄉縣囚》《思子臺有感(二首)》《陜府王大夫相迎偶贈》《東歸》《別陜州王司馬》等14首詩。邊塞詩人岑參在三門峽的3年時間里寫詩40多首,占其現存詩作的十分之一。宋代隱逸詩人魏野一直生活在三門峽,他的400多首詩作中大多寫在三門峽。唐太宗因多種原因在三門峽留詩多首。唐玄宗帶著有“燕許大手筆”之稱的張說、蘇颋以及著名政治家、詩人張九齡,在三門峽不少地方停留,寫了10多首詩。 2.涉及的詩人非常之多 唐代留有詩作的詩人,既有唐代“三大詩人”李白、杜甫、白居易,又有各流派代表人物、杰出詩人。初唐時的王勃、楊炯、駱賓王、上官儀、陳子昂、宋之問,盛唐時期的張說、張九齡、王維、岑參、崔曙、劉長卿。中唐時期則更多,“大歷十才子”代表人物盧綸、韓翃、李端、耿湋,韓孟詩派代表人物韓愈、孟郊、賈島、李賀等,其他著名詩人如劉禹錫、王建、元稹、姚合、許渾、杜牧、李商隱。晚唐時期的皮日休、陸龜蒙、羅隱、羅鄴、杜荀鶴、司空圖、韋莊、吳融、于鄴、李洞、崔道融等。在政壇影響較大的,除前面提到的唐太宗、唐玄宗、張說、張九齡之外,還有魏征、許敬宗、武元衡、權德輿等,以及書法大家薛稷、柳公權等,都在三門峽區域留下了詩篇。 詩歌內容極其豐富 1.懷古 三門峽歷史悠久,影響歷史進程的事件眾多,令人贊嘆的典故也異常豐富。三門峽黃帝鑄鼎、大禹治水、夏后皋征戰豫西,商周之際文王避雨、武王放牛于桃林。西周初期的周召分陜、召公甘棠遺愛、虢公輔政。春秋時期晉國假虞滅虢、老子函谷關撰寫道德經、秦晉崤之戰。戰國時期公孫龍過關引出白馬非馬論,秦趙澠池會盟、六國攻函關等,秦末項羽坑秦卒。西漢時期文帝請教河上公、終軍棄繻、戾太子事件,東漢時期周黨隱居、楊震教書等歷史事件和名人典故成為唐宋以及后代詩人寫詩詠嘆的重要內容。從唐太宗的《入潼關(崤函稱地險)》、唐玄宗的《經河上公廟》,到李白的《飛龍引》、杜甫的《楚坑》、白居易的《思子臺有感(二首)》等詩篇都是如此。 2.賞景 三門峽區域內有壯麗的黃河,黃河上有三門、砥柱,有地勢險峻的崤山、荊山、函谷關,以及崤函古道,有環境優美的陜州風光、虢州三堂、盤豆驛等。詩人們每到此處就會贊美、感嘆,有些詩作以此為主題,有的詩作重點描述,如唐太宗《春日登陜州城樓》、魏征《砥柱山銘》、柳公權《砥柱》、韓愈《奉和虢州劉給事使君三堂新題二十一詠》《次硤石》、姚合《題河上亭》、李商隱《荊山》、韋莊《關河道中》、吳融《閿鄉寓居十首》等。其中,韓愈一組《奉和虢州劉給事使君三堂新題二十一詠》專門詠嘆虢州三堂優美風光,21首詩一詩一景。吳融《閿鄉寓居十首》也非常有名,這組詩先后吟誦了阿對泉、茆(茅)堂、清溪、山(石)僧、小徑、木塔等10種事物。每吟一物或一事寫景詠懷,短小精當,語言淺近,用典較少,讀起來朗朗上口,細細品味咀嚼,頗有意境。李商隱《荊山》一詩寫道:“壓河連華勢孱顏,鳥沒云歸一望間。”將荊山之高大之氣勢表現得淋漓盡致。他的《次陜州先寄源從事》“回鑾佛寺高多少,望盡黃河一曲無”則將九曲黃河之雄渾壯美表現得十分到位。 3.紀實 由于地理位置特殊,戰爭、自然、人為的災害等導致出現一些特別的情況。杜甫《石壕吏》、白居易《傷閿鄉縣囚》、王建的《水夫謠》、杜荀鶴的《傷硤石縣病叟》都是反映這一情況的代表作品。 三門峽遺留的唐詩宋詞中,在中國文學史上位置最為突出的是杜甫《石壕吏》。安史之亂發生后的乾元二年(759年)春,平定叛亂的唐軍全線崩潰,戰況急轉直下,東歸的杜甫匆忙離開洛陽,夜宿曉行,風塵仆仆,趕往華州任所,所經之處,哀鴻遍野,民不聊生,這引起詩人感情上的強烈震動。他在由新安縣西行途中,投宿石壕村,遇到吏卒深夜捉人,于是就其所見所聞,寫成這首詩。杜甫在崤函古道上寫成包括《石壕吏》在內的“三吏三別”被稱為詩史,也是他的代表作。 白居易代表作之一《秦中吟十首》,其中《歌舞》又名《傷閿鄉縣囚》,反映了閿鄉等地官吏對待囚犯的惡劣行徑。王建《水夫謠》是其新樂府的代表作,他寫了大量的樂府詩,其中頗多關注民生、同情百姓疾苦的作品。尹占華在《王建詩集校注》前言中說:“《水夫謠》則寫漕運之堅……黃河有三門峽砥柱之險,舟船經此多有傾覆,運者完全沒有保障,故民間苦于漕運。” 其他如杜荀鶴《傷硤石縣病叟》通過一個無子無孫的生病老頭依然被官府征收租稅的事情,描寫社會黑暗,反映了處在社會底層群眾在戰亂年代遭受的苦難。著名詩人韓偓《出官經硤石縣》將經過安史之亂和唐末戰爭摧殘下的南崤道凄涼情景表現得淋漓盡致。 4.詠懷 三門峽遺留的唐詩宋詞還有大量的詠懷方面的詩作。唐太宗《還陜述懷》、魏征《述懷·出關》、杜牧《出關》、李商隱《出關宿盤豆館對從蘆有感》等都是唐代詠懷詩的代表作。魏征《述懷·出關》是唐詩中非常有名的詠懷之作,此詩作于唐高祖武德二年,前往說服李密舊部李勣獻地歸唐的路途中,魏征作此詩,不僅抒發了個人的雄心壯志,更表達了對唐高祖知遇之恩的感激,是其的代表作,也是初唐時期的名篇。詩人善于抓住在歷史進程中的節點,以粗獷的筆觸,一掃漢魏六朝綺靡浮艷的詩風,成功地展示了詩人急欲建功立業的感情世界。 李商隱《出關宿盤豆館對從蘆有感》影響也非常大,李商隱由秘書省校書郎調任弘農縣尉,遠離權力中心,心情郁悶,兼念母思家,因此寫下這首詩,抒發其遠游不遇的心情。 5.感傷 當然還有一些表現詩人感傷之情的佳作,有念離別送別之情,有感傷人傷物之痛,也有悔恨過去、憂慮前景之情感的流露等。“大歷十才子”代表人物盧綸《送李端》是一首極其有名的詩,該詩入選《唐詩三百首》。李端也是“大歷十才子”之一,是盧綸最為要好的朋友之一。兩位朋友在動蕩的年代離別,感情難免十分悲傷。該詩一個“悲”字貫穿全篇,悲凄哀婉,讀來令人淚目,往事堪悲,離別堪傷,重逢無望,這離愁別緒又豈是一個“愁”字可以慰藉得了的?此詩是離別詩中難得的佳作。 元稹是位極有才華的詩人,然而在虢州任職期間,他的愛女元樊不幸離世,他自然悲痛欲絕,提筆寫了長詩《哭女樊四十韻(虢州長史時作)》,讓人讀著落淚,后來又寫了一首《哭女樊》:“秋天凈綠月分明,何事巴猿不賸鳴。應是一聲腸斷去,不容啼到第三聲。”只四句,便讓人寸腸欲斷。 曾為宰相的崔湜被貶路途中,經過桃林塞寫《至桃林塞作》,表達被貶時的傷感之情。 6.思親 還有不少詩表現詩人途經陜州或在此為官寄居時睹物思親的情感流露。岑參《夜過盤豆》一詩是其早年路過盤豆驛時寫下的作品,在盤豆突然想自己新婚不久的妻子,詩人感覺游動的魚,仿佛肚里子裝著家書正送往這里,彎彎的月亮似乎就是妻子剛剛畫過的眉,飄動的流云仿佛是妻子在梳動著長長的發絲,極盡浪漫主義手法。 許渾是晚唐最具影響力的詩人之一,他在陜州城寫下了《聽歌鷓鴣辭》,在陜州城中做客,聽著讓人陶醉的南國歌聲,想到了家,想起一路奔波還沒有回到家鄉,未免傷情。 宋代柳永的《臨江仙引·上國》,描寫自己途經陜州,離去時想起妻子家人,無限情愁一下全部涌現出來。 李石《漁家傲(贈鼎湖女)》:“西去征鴻東去水。幾重別恨千山里。夢繞綠窗書半紙。何處是。桃花溪畔人千里。” 把鼎湖女的思家思人之情表現得淋漓盡致。 唐宋詩詞還有一定潛力可挖掘 歷史上在三門峽停留的詩人中,岑參、白居易等在寫詩時,在標題或內容里大多會標明寫作的地點,甚至寫作的原因,但是很多詩人不是這樣,讀者無法斷定那些作品是否是他們在三門峽寫的。如王勃、王建在三門峽停留時間較長,都是“多產”詩人,在三門峽肯定寫有大量的詩。關于王勃,毛澤東同志曾說:“《王子安集》百分之九十的詩文,都是在北方——絳州、長安、四川之梓州一帶、河南之虢州作的。”只是現在很難厘定《王子安集》哪些作品是在虢州所作,這需要下功夫去研究考證。王建要到陜州任職,白居易送別時寫道:“只攜美酒為行伴,唯作新詩趁下車。自有鐵牛無詠者,料君投刃必應虛。” 簡單來說,王建做了陜州司馬后,既能躲得清靜,又有好的待遇。閑暇時,品著美酒,欣賞著陜州的美景,該寫出多少好詩啊。劉禹錫送別王建時說:“兩京大道多游客,每遇詞人戰一場。” 所以說王建在陜州司馬任上一定寫了很多詩,但王建樂府詩很少提到具體地名。其他詩人也大多如此。 詩尚且如此,詞更不好說。詞有詩余之稱,詠嘆的內容多是詩之后的“邊角料”,早期大多數人從來不把詞當作文學創作的成果,所以很少嚴肅認真地寫自己在哪里寫、為什么寫。情之所至,順手填上一曲,多言情、少言事,言的情還是兒女之情,因此自然難以確定。很多詞人與三門峽有關,其中唐末韋莊是詞家高手,只知在虢州有詩,卻未知在虢州有詞。北宋著名詞人張先做過虢州知州,也不知寫沒寫詞,所以這需要去研究。 筆者之前以為已經將所有詩都搜集得差不多,然而今年參與“黃河岸邊遺落的唐詩宋詞”采訪活動和撰寫《三門峽遺落的唐詩宋詞》一書時,竟然又新確定很多有名詩篇是三門峽區域所寫。如果魏征《述懷·出關》、白居易《東歸》《西行》、盧綸《送李端》等不少詩作。王建《水夫謠》只是推測是陜州司馬任上所寫,但沒有確鑿證據,這次看《王建詩集校注》時發現校注作者尹占華在序專門提出《水夫謠》《水運行》等詩都是王建在陜州任上所作。王建的《送人》一詩從內容分析上也是陜州所作。李商隱有首《次陜州先寄源從事》其中有兩句:“回鑾佛寺高多少,望盡黃河一曲無。”過去只認為回鑾佛寺是在山西,因而對這兩句詩不知所云,后來查證陜州有回鑾佛寺。宋著名文學家張詠還專門寫有關于此事的文章。這一下,對李商隱此詩句理解可以說恍然大悟。 近年來,三門峽市委、市政府重視這方面的工作,也投入大量的人力、物力,撰寫出版一些相關專著、建立唐風宋韻石刻公園,很多文化愛好者和專家開始關注此事,筆者認為,隨著人們對此事投入更大精力,三門峽在唐宋詩詞這方面還會出現更大的驚喜。 ( 編輯:tln ) |
三門峽:蘊藏著內容豐富的唐詩宋詞
本報記者 劉書芳
來源: 發布日期:2023-01-31 打印

- 上一條:杜甫留詩楚坑前 韓絳賦詩鴻慶寺
- 下一條:三門峽:一座藝術價值極高的詩詞寶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