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靈寶人的心目中,黃帝鑄鼎原是一個神圣而厚重的地方。數千年來,她不但用寬廣的胸懷養育了當地勤勞善良的人們,而且還形成了獨具特色的黃帝文化,成為中華民族的根脈見證。 鑄鼎原位于靈寶市西部25公里處的陽平鎮境內,南依秦嶺,北瀕黃河。中華民族的人文始祖——軒轅黃帝曾經在這里建功立業,開山采銅,鑄鼎銘功。漢武帝時在鑄鼎原上修建鼎湖宮、太初祖廟以祭祀黃帝。此后,歷代都對鑄鼎原上的黃帝陵廟修繕擴建,使這里逐漸成為海內外華夏炎黃子孫尋根祭祖、緬懷圣德、領略黃帝文化、追溯華夏文明起源的圣地。 根據《史記·封禪書》記載:“黃帝采首山之銅,鑄鼎于荊山下,鼎既成,有龍髯下迎黃帝。群臣后宮從上者七十余人,龍乃上去。”《閿鄉縣志》記載,漢武帝時在原上建有黃帝廟!渡胶=洝钒谚T鼎原列入《中山經》,并對其南側的首山、軒轅臺、夸父山作了詳細描述。鑄鼎原存有最早記載黃帝煉銅鑄鼎的唐代鑄鼎原石碑及黃帝陵冢,有宋朝至明清的黃帝廟遺址,并發現了大量漢代和唐代的建筑痕跡,進一步驗證了鑄鼎原的特殊地位。 在鑄鼎原及其周圍,目前共發現了30余處仰韶時期的古文化遺址,2001年6月,這里被國務院以“北陽平遺址”的名義公布為全國第五批重點文物保護單位。除此之外,靈寶境內還有夸父追日、日落之地的禺園村,黃帝元妃嫘祖植桑養蠶的桑園村、稠桑村,以及黃帝測天春分、秋分之中心的陽平鎮、干頭村、東冊村、西冊村、大常村、小常村等地名和村名,這些地名大多集中反映了三皇五帝的歷史活動,這與黃帝時代的民間傳說和古文化遺址相吻合,對探索中國史前黃帝文化有著極為重要的意義。 2000年以來,由中國社會科學院考古研究所、河南省文物考古研究院組成的“聯合考古隊”,先后對靈寶鑄鼎原地區進行了十次大規模的考古發掘。通過發掘,發現了占地516平方米和240平方米的特大房址,還有公益設施區、居住區、作坊區、墓葬群、大型人工壕溝……出土了大量的石器、骨器、陶器、玉器、編織物以及成套的生活器具等,基本弄清了仰韶時期聚落的區劃布局,填補了國內外多項史前文明研究空白,被國內外考古界譽為“仰韶文化靈寶現象”,為仰韶文化研究開拓了新的領域,為黃帝文化研究提供了佐證,也為中華文明探源工程提供了彌足珍貴的史料依據。 長期以來,鑄鼎原一直吸引著國內外眾多文物考古專家和學者前來尋覓黃帝和仰韶時期最精髓、最博大、最豐厚的文化遺存。為了目睹鑄鼎原的風采,我國史前文化研究泰斗張忠培、嚴文明等曾經不顧古稀高齡和一路辛勞,毅然從千里之外的北京踏上這片神奇的土地;為了早日揭開軒轅黃帝和遠古文明的神秘面紗,從海外學成歸來的陳星燦、李新偉、馬蕭林3位專家多次深入靈寶鑄鼎原地區認真研究和探索,從塵封的泥土中搜尋著歷史的痕跡。在這里,無論是結構嚴謹、布局合理的原始城池和大型宮殿基址,還是一件件精美絕倫的陶器和玉器,都無不顯示出了遠古先民們的勤勞和智慧。 ( 編輯:tln ) |
探秘靈寶黃帝鑄鼎原
姜濤
來源: 發布日期:2023-01-10 打印

- 上一條:韶山澠水中的詩歌之旅
- 下一條:看炊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