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報訊 日前,在陜州區勞動就業培訓中心的叉車訓練場內,40多名學員在教練的帶領下認真學習叉車操作技術,大家被分成多個小組,有的仔細聆聽教練的講解,有的在教練的指揮下練習裝卸、堆垛物料,學習熱情高漲。 陜州區現有勞動力約12.5萬人,常年在省外務工人員約6.5萬人,省內務工人員約6萬人。為穩住全區就業“基本盤”,推動高質量就業,陜州區人社局大力推進“人人持證、技能河南”建設,大力實施就業優先戰略,千方百計提升技能培訓的針對性。今年,該區更是以全力拼搶的姿態,實現了技能培訓“開門紅”,截至2月底,已開展各類就業技能培訓班27期,培訓學員1300余人次,專業涉及叉車工、電工、保育員、美容師、農業技術員等。為打造人才集聚“蓄水池”,深入實施人才強市戰略,陜州區從職業技能培訓、就業創業幫扶、人社服務保障等方面著手,助力勞動力提升就業技能,穩定就業崗位,深挖就業發展潛力,促進群眾增收致富。 近年來,“豫西叉車工”已逐漸發展成為地區知名的勞務品牌。隨著“豫西叉車工”群體的不斷壯大以及勞務輸出組織化程度的提高,勞務品牌效應也逐漸凸顯,叉車工月收入平均在6000元以上,最高的可達到9000元,實現了由“個人致富”向“集體致富”的華麗轉變。 陜州區群眾呂曉東目前正在學習叉車技術。他因為沒有一技之長,長期在附近打零工,工作不穩定,收入也沒有保障。今年年初,聽說陜州區勞動就業培訓中心免費提供叉車技能培訓,培訓合格后不僅發放職業資格證書和特種作業操作證,還免費介紹工作,他果斷報了名。結業考核時他以優秀成績被安徽省一家汽車制造廠聘用,目前月工資在8000元以上。 “輸血”解一時之需,“造血”紓長久之困。陜州區人社局圍繞市場導向和需求導向,緊跟一線城市就業風向和當地產業發展潮流,持續提升師資力量和培訓服務水平,全面實施“培訓+就業”模式,提高農村勞動力的職業技能水平和綜合素質,讓“豫西叉車工”端上“鐵飯碗”,形成了技術工人“出得去、穩得住”的務工新格局。截至目前,陜州區已累計開展“豫西叉車工”培訓班10余期,培訓學員600余人次,學員畢業后推薦到鄭州比亞迪、鄭州上汽集團、昆山京東物流等知名企業就業或在當地就近靈活就業,就業率顯著提升。 (陳韶輝 劉若卿) |
陜州區全面實施“培訓+就業”模式
“豫西叉車工”端上“鐵飯碗”
來源: 發布日期:2023-03-02 打印
